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:作業少了,小學生更有時間發展課外興趣
  本報記者羅欣 陶嘉琦 通訊員梁煒 舒暢
  開欄的話:
  減負令頻下,中小學生學習更快樂了嗎?城鄉孩子們,站上了公平的同一起跑線嗎?車輪轉啊轉,校車能安全承載無數孩子的求學夢嗎……年末歲尾,本報再次關註那些教育難題,探尋“促進教育公平,提升教育質量,規範辦學行為”的有益嘗試和好做法。
  下午5:00,初二老師胡曉蕾,登錄熟悉的“作業管理平臺”,開始發佈數學科目的當日家庭作業。作為班主任,她也審核了語文、英語和物理學科的作業,“作業預測完成時間都控制在40分鐘以內,可以直接發佈出去了。”這是記者近日在宜昌市第十一中學看到的一幕。
  作為我省首批開展使用“陽光減負管理平臺”的試點區,宜昌伍家崗區所有初中、小學的家庭作業,都被公示在平臺上,作業量得到了有效控制。武漢部分學校也對書包進行“瘦身”,有家長表示孩子作業量比以前少了近一半。
  作業多了差了都會被舉報
  伍家崗區教育局副局長湛保華介紹,今年5月起,該區在全省陽光減負管理平臺上,搭建了集作業佈置、作業監控、效度測評、家長反饋於一體的“伍家崗區公共教育服務管理平臺”,對學生的實際作業量進行監控。
  有了公開的作業平臺後,老師佈置的作業都置於“陽光下”,多了差了都會被家長舉報,督促老師們在佈置作業上更加精挑細選。
  本月起,武昌珞珈山小學也對作業量實行“透明化”管理。班主任協調語文、數學、英語三門主課當天的作業總量後進行“作業整合”,並預估完成時間,隨後將統計結果張貼在班級外走廊展板上“公示”。校長張榮芳說,這種做法能防止“超量作業”,為學生減負,也方便老師之間的學習交流。
  作業少了興趣愛好更多了
  家庭作業被“公示”後,不少家長感嘆孩子的作業量明顯減少了,自主學習的時間變多了。
  伍家崗區楊叉路小學503班張兆鵬的媽媽說,“以前,老師常常會佈置一些抄字、聽寫的作業。我們家長對孩子的作業情況進行反饋後,老師們現在佈置的這類作業明顯少多了。”她說,自從有了這個平臺後,作業量整體也有所下降,孩子完成作業時間比以前少了約1/4,負擔更輕了。
  武昌珞珈山小學四(2)班周清原的爸爸告訴記者,孩子現在每天課外閱讀的時間變多了。珞珈山小學四(1)班李婧芸的媽媽也說,女兒現在每天的語文作文有閱讀、看新聞、做手抄報等多種形式,孩子的實踐能力變強了。
  “陽光減負”需多方努力
  省教育廳表示,我省已建立起”陽光減負監管平臺”、“義務教育學籍管理平臺”、“教輔資料徵訂管理平臺”、“小升初擇校招生管理平臺”、“實名制網絡舉報系統”等五大平臺,對學生課業負擔進行監控,及時受理中小學生和家長的舉報投訴,規範辦學行為。
  有關專家認為,當務之急是要建立有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長效機制。包括改革考試升學制度、建立科學評價學生學業成就的標準和辦法,改革教育治理結構,這需要教育管理部門、學校、社會、家長共同努力。
  (原標題:圖文:部分學校中小學生作業量至少減了1/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dkuyhvtutsz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